第653节(2 / 2)
一条汾水南北贯穿,汾水两侧的土地,便是李唐的生命线,全国的粮食都依靠这里提供。
以李唐治下的军民人口,即便神州世界中并州的肥沃土地增加十倍,想要填饱肚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兼并各地势力一统并州之后,李唐坐拥众多文武大将,对外却攻势不足,粮草不足便是一个重要原因。
而大夏境内,江淮、江东,还有刚得手的荆楚,都有大片肥沃平原,只要不出现连年天灾,就不会有粮草匮乏的问题。
唐俭看出这点,越发的感受到大夏的深厚底蕴。
船队进入徐州的时候。停了半日。
在钟繇没有返回之前,曹魏和大夏还处于对峙阶段,徐州屯驻的兵马不在少数,相互之间堵住了道路,即便如此,大夏的船队商人,还有通过各种手段进入徐州的曹魏商人也络绎不绝。
大量的船队在徐州码头卸货,北方的商人则通过各种手段,把这里的货物带回北方,赚取大量的差价。
钟繇没有下船,而是在甲板上看了繁忙的码头片刻。
码头上,有不少来自于曹魏的商人。
而这些商人背后,都是曹魏内部的世家豪族。其中也包括颍川钟氏……每个月,钟氏都能从徐州的商路得到大量的财物。
若是曹魏和大夏放弃对峙,开放关卡,商队可以来回通行,那他们赚取的利润,就会大量减少。
如果曹魏之主是曹丕或是曹睿,曹魏内部的世家豪族,绝对不会放弃这个得好处的机会,钟繇也不可能充当使者前往金陵。
不过很可惜,曹魏之主是如今已经称帝的曹操。
以曹操手段,曹魏内部的世家豪族也不敢直面对抗,只能放弃这个机会,把好处交给曹魏官方。
“以夏军的底蕴,时间越长,越是强大!”
“等南方整顿完毕之后,少不了要北上中原……将来也不知道,我朝和夏军是敌是友。”
钟繇心中暗自感叹。
大夏的强大,也让他心中震惊,
夏军那屡屡传来的大胜捷报,他在汴梁的时候就没少听闻,
而今在大夏都城走了一遭,让他对大夏的了解,更加的深入。
大夏看似军队强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钟繇感觉,大夏最强的地方不在于军队,而在于上亿的军民,以及充足的粮草、雄浑的国力。
正因为国力雄厚,所以大夏每次出兵,动辄调动百万精锐。
若非如此,朱明、南宋这些势力并不弱的王朝、诸侯,岂能这么快的被攻灭?
百万精锐一路横推碾压,不知让多少明军大将饮恨。
明明自己有着数十万的兵马,背后还有明君支持,却在大夏的百万大军面前左支右挡,最后因为兵卒将校不足而出现破绽,就此崩溃……
曹魏虽然占据半个中原和青齐之地,势力大增,但也无法做到如大夏这样,每次出动百万以上大军的底气。
国力的差距,在天境强者出现之前,是很难弥补的。
不过……即便是天变之后,曹魏一方的天境强者数量,也无法和其他顶尖王朝相比啊。甚至,连蜀汉都不如。
在唐俭、钟繇的感慨中,船队再次启航,离开了徐州进入了曹魏境内。
刚进入,就有曹魏的水师前来检查。
曹魏境内有黄河、运河,自然也建立了水师,不过曹魏的水师主要是用来防御,根本无法和大夏水师相比。
没等曹魏水师上前,钟繇便让人竖起了旗帜,派人告知船队的身份。
曹魏水师将校连忙派出船只在前引路。
在进入曹魏境内后,就轮到裴矩、杨再兴、宇文成都他们站在甲板上,观察曹魏境内的情况了。
越是靠近徐州,河道两岸便越是荒芜。
等船队走了数百里,两岸才开始出现生机,大量的百姓,用军中之法编为军户屯田,田地中的虽然同样忙碌,但没有大夏百姓的活力……
裴矩历史上曾是李唐宰相,还是世家子弟,精通史书文学,兵书战策,对于曹魏的历史很熟悉。
眼前的情况很明显。
这是历史上曹魏以中原之地横击四方,一统大半天下的根基之策,屯田策!
大夏境内出现流民,会被编户齐民,为官府服劳役一段时间后,就会分田赐地,成为正常的百姓。然后再缴纳赋税。
而曹魏境内,只要是流民盗匪,都会被强制性的编为军户,进行大规模的屯田……
屯田之法,能以最快的时间积累粮草,用以征战四方,但这种办法不能长久,时间一长,在劳动和收获不成比例,再受到层层剥削后,军户就会不堪压榨,出现严重后果。
这一点,后来的大明有着亲身体会。
甲板上。
裴矩微微摇头,暗中感慨道:“曹魏的根基,还是地方豪强、世家大族啊,底层的百姓根本没有说话的地方,曹魏即便能强横一时,以后遇上我朝,也绝对不是敌手!”
越是聪明人,就越是能见微知著。
裴矩看了曹魏境内田地和百姓的情况,心中就有了一些预感。
不过,大夏和曹魏对敌,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现在双方的关系,正在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