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节(2 / 2)
更何况即便你想开仓放粮,也得有人手管理不是?
“嘿,你这办法还真不错!”张顺转念一想,还真是。
如果你不把招募的这些人叫做兵,也别把他们当做兵用,而是作为雇工使用,那一切都说得通了。
“那这事儿且由先生负责,不知如何?”张顺不由笑道。
“我欲将征募之人分为四种,一则能识文断字,谓之文营,每人日发粮三斤六两,月发粮九斗;二则武艺高强,谓之武营,每人每日发放粮食三斤六两,月发粮九斗。”
“三则壮年男子,手脚俱全即可,谓之力营,每日发放粮食二斤四,月发粮六斗。”
“四则接收十五岁一下男女孩童,挂在本王名下。十二以上选入任继荣‘孩儿营’,八岁至十二岁选文武教师教导,八岁以下征选妇人照料。”
“妇人每日给粮一斤,月给粮约三十斤。”
“好!”丁启睿闻言仔细思索了一番,发现并无需要补充之处,不由点头应道,“只是不知这粮草安出?”
“我已经派人告诉吕维祺,让他尽快准备一批粮食运过来。”张顺胸有成竹道。
“不过可能会分给耀州一些,让他们赈济那些南下的灾民,其余部分留给你用。”
“第一步,要优先征招那些读书人,让他们出来帮你把整个框架搭起来。”
“第二步,再征招舞刀弄枪之辈,注意派遣一些士卒予以看顾,以免他们趁机惹是生非。”
“特别有些人不是躲入山中为盗,就是猎人而食,毫无人性,卿且慎之!”
“这两样做好之后,一部分人让他们运输粮食,以保证军粮和赈灾的粮食能按时运到。”
“另外一部分人就让他们修葺城池,开垦耕地,恢复生产。”
“如今虽然干旱少雨,地里又不是一点庄稼都不产。”
“回头我让洛阳张慎言派一些老农,携带番薯过来,看看能不能作为应急之用。”
“前一段时间,粮食紧缺之时,他们送到西安千余石番薯甘,吃起来还不错。”
“只是不能吃太多了,不仅排气,而且胃酸难忍。”
一说起正事儿来,张顺如同絮絮叨叨的老太太一般,嘱咐个没完没了。
丁启睿哪里敢嘲笑他,连忙寻了个纸笔,龙飞凤舞的挥毫记录起来。
不得不说张顺思维敏捷,丁启睿刚起个头,他片刻之间便想出来一大堆实操之法,原本让人头疼万分的延安灾情,居然三下五除二就找到了解决之策。
病入膏肓
当张顺提到“开垦耕地,恢复生产”的时候,延安知府丁启睿不由皱了皱眉头。
“现在延安府人口几何,缺粮几何?”张顺虽然能定性,却没法定量,故而还得问询延安知府丁启睿。
丁启睿刚来这里一个月,忙的脚不点地,又哪里知晓具体情况如何?
他只好估算道:“延安府及所属各州县含榆林及宜君县在内共计有四万五千八百五十户,有人口五十九万一千七百二十整。”
“延安卫、绥德卫二卫及保安、塞门及安定三个百户所共计军户六千余户,约有人口十万口。”
“除去榆林军镇,计丁口七十万人。只是连年灾荒,或饥饿而死,或亡走他乡,或为盗贼,或死于刀兵者,十之三四,吾恐仅余四十万丁口!”
“损十之三四!”张顺不由又重复了一遍。
很简单的一个数字,却是油血淋淋尸骨铸就。
代表着近十年以来,延安府所辖三州一十六县反复遭受了无以复加的祸患。
“四十万人,按一日食粮一斤计,一个月就是十万石。”张顺心算了一下。
“每月一万石足矣!”延安知府丁启睿闻言连忙解释道,“延安府虽然号称颗粒不收,其实每年也有收成。”
“如今又折损了这许多人口,其实倒不用支出那么多粮食!”
张顺听到这也不由松了口气,要真是每个月支出十万石,那他可真是束手无策了。
他不由点了点头道:“那倒好,在赈济之下,若是能够挺过这一季,到秋收就好多了。”
“延安秋粮多为粟、稷、菽、荞之属,颇耐干旱,想必无忧矣!”丁启睿闻言不由叹声道。
“唯有复耕一事,吾心颇为忧之,还请舜王为我解之!”
粟、稷都是谷子类作物,比较耐寒,是陕北自古以来的传统主食。
而菽则是豆类作物,黄豆、黑豆都比较耐旱,而蚕豆相对来说较为耐寒。
至于荞麦,其中主要作为战马的饲料,丰产与否,影响不大。
种植技术和种植品种方面张顺作为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之人,倒没有什么好说的。
只要回头河洛老农带番薯过来,在犄角旮旯、田间地头等不甚重要之处种了,就能挽救大量的生命。
“复耕之事,有何难处?”张顺心道:人员我帮你解决了,赈济物资也帮你解决了,还能有何难处?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