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1 / 2)
“我们这茶棚以后还卖馄饨和烤香肠吗?”白氏问道。
关于茶棚的经营黄寄北已经有了大致思路,他们家这茶棚,就像是简陋版的现代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所以完全可以借鉴一下前世的经验,便开口道:
“光卖馄饨和烤肠可不行,这茶棚的客人都是过路人,有的想坐下来歇歇脚,可以来碗馄饨,加个茶叶蛋,慢慢吃。有的匆匆路过,急着赶路,就需要买些能带走的、保存时间长的,路上吃,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点种类。”
“我也是这么想的,”黄长植点头,接着黄寄北的话头说道,“这边往来的大都是附近村落进城的百姓和官道上路过的客商,出门在外两件事,休息和吃喝,我们到时候可以在屋外支个棚子,多放几张桌椅板凳,让大家有个歇脚的地方。”
黄寄北点头表示赞成,随即接话道:
“出门在外,人们大多会带点干粮,热水却是不好带的,我们可以提供免费的茶水或者汤水,这样就可以把过路的客人吸引进来,等人进来了总会买点什么的。”
黄长植闻言兴奋地说道:
“二郎这主意好,汤汤水水要不了多少钱,谁出门在外不想喝口热乎的呢,茶水我们就免费送,汤的话意思点收点就行,我们煮馄饨的骨头汤就不错,到时候可以多熬点,几根大骨,再加点香菇、葱,或者萝卜冬瓜也行,就可以熬一大锅的汤,不费什么钱。”
白氏点头表示赞同,接着问道:“那主食呢?”
黄寄北回道:“主食这边我们可以再加上面条,素的葱油面,荤的就雪菜肉丝面。”
黄寄北开始怀念起上辈子的葱油面了,这可是他最拿手的面食,百吃不厌,他想这一口已经好久了,现在回想起来就觉得馋得不行。
“二郎,这雪菜肉丝面阿娘知道,雪菜阿娘年年都腌不少,这葱油面是什么呀。”白氏问道。
“阿娘,这葱油面啊,简单的很,阿娘就等着尝尝我的手艺吧!到时候我们提前把葱油熬制好,舀进陶罐里,密封起来,等面捞出来了,直接搅拌后即可食用,最是方便快捷的了。”黄寄北说道。
“那好,阿娘等着。”白氏望着孩子,温柔的说道。
“主食这边,我们再加点干粮,”黄寄北接着说道,“阿爹觉得烧饼怎么样?咸的葱香饼甜的芝麻饼,随买随走,还容易保存。”
“我看行,这烧饼扛饿,不容易坏还不占地方,带在路上吃最是方便不过了。”黄长植说道。
“接下来就是定价,新添的这几样,按什么价格卖呢?”黄寄北思索着问道。
“这烧饼好说,三文钱两个,我们也不多要,就走个量,二郎你看面的价格怎么定?”黄长植询问着说道。
“葱油面是素面,但加了酱油和糖的,我们就卖四文一碗,雪菜肉丝面食荤面,就卖六文一碗吧。”黄寄北计算着说道。
“嗯,这个价位合理,就这么定吧。”黄长植应道。
一家人又商量了一番,总结下来发现要做的事还真不少,虽是简单的茶棚要开起来也不简单。
谢婆婆抱着快睡着的四娘坐在藤椅上,并不搭话,看着那三人生机勃勃的样子她愈发觉得生活有奔头了。
其实以她的积蓄,要让这一家子过上富足的生活并不困难,可她并没有这么做,钱总有用完的一天,他们只有靠自己立起来,才能经受以后人生中的风雨,她毕竟不能陪这些孩子一辈子。
春意渐浓,山上的桃花争相绽放,远远看去好似一片红云。
山下忙碌的人们却是无暇观赏,只能偶尔驻足感叹一番,展望一下几个月后硕果累累的场景。
开店要要添置的东西那可不少,为了节约成本,他们是能省则省,能自己动手做的绝不花钱买。
店里的桌子、凳子是黄长植自己打的,凉棚是黄寄北和白氏搭的,所用到的木材都取自于后山,为此他们从后山砍了七八棵落叶松,搭棚顶用的是竹子和茅草,家里都是现成的。锅碗这些就必须去买了,于是他们又去镇上定做了两口锅,添置了一些碗筷。
另外就是灶台,原有的灶台太简单了,必须要扩建。黄长植修整了原有灶台,又在屋外加砌了一口,上面搭了棚子遮雨,这样就能两边同时开火。
修完灶台黄长植又在旁边修了个烤炉,用来烤烧饼。黄长植是干活的一把好手,挖泥、制坯、定型,都是一个人搞定的。这是都是黄寄北干不来的,还好阿爹好起来了,黄寄北万分庆幸。
正好,趁着修整茶棚,他家的围墙也该砌起来了。
趁着天气晴好,全家一起上阵脱土坯!
黄长植抡着锄头在土场刨土,把制坯的土堆拢到一起,然后再在顶部开一个坑,白氏把挑来的河水倒进土坑里,等水都渗透进去了,再由黄寄北把挑来的陈年麦秸倒进坑里。
等黄长植把麦秸和泥土搅拌好了,就可以开始脱土坯了。
把制土坯的模子摆放在地上,黄长植往模具里倒上混合了麦秸的泥土,白氏负责把它们抹平压实,压实后再把模子拎起来,这样一块土坯就好了,接下来就是翻面晾晒的活了。
就在黄寄北一家累的都快要直不起来腰的时候,高冬青一家和荷花婶子他们来帮忙了,人多了速度立马就上来了。为了感谢大家白氏顿顿好饭好菜招待着,把这份恩情记在了心里。
上千块晾晒好的土坯被运到了院外,原有的竹篱笆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由一块块土坯垒起来的围墙。
看着围墙连接起来的房子,方方正正,谢婆婆觉得安全多了。
剩余的土坯则是被运到了茶棚外,在搭好的凉棚四周垒出一圈半米高的小围墙,有了这圈矮墙,茶棚就愈发像模似样了。
开业时间定在清明节后的第三天,清明节一过,日子越发的忙碌了。
开业
山脚下种的小葱已是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和一旁的韭菜相比也不逞多让,随风摇晃的身躯就等着主人来收割了。
黄寄北开始了葱油的熬制,先把小葱洗净,把葱段和葱白切开,分别放置。
铁锅烧热后倒入适量的油,升温后,把葱白先放入油锅炸制,等到葱白变软后,再把沥干的葱段放进去,然后把酱油倒入锅中沸煮,激出香味来。最后把白糖倒入锅中,用锅铲快速划动,让糖融化,小火慢熬,关火,等晾凉就可以装罐中了。
空气中弥漫着葱油的香味,让人食指大动。
水开下入细面条,煮熟后干捞出,放入五个已倒入葱油的陶碗中。
搅拌过后黄寄北将面条端给了大家,黄长植和白氏端起碗尝了后都说好吃,四娘伸手表示还想要再来一碗!谢玉也觉得这东西虽说简单还挺有滋味的。
开业前猪肉和猪骨头要跟屠夫提前预定好,面粉要提前磨好,香肠要多备一些,这大大小小的都是活,期间还要平整水田,浸种育秧,料理地里的小麦,打理菜地和果树,特别是那两亩的生姜和百合,好不容易出苗了,可不能疏忽了,故黄寄北一家忙得是脚不沾地。
黄寄北睡前又从头到尾理了一遍,想着应该没有遗漏了,也就踏实的睡下了,好好休息,准备迎接明天的开业!
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四月初八,宜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