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1 / 2)
关奏陈拆卸玩具。朋友默默地旁听,用玩具摆出各种造型。
有人摆布自己,却总找不到最合适的姿态。有人把自己拆成小块,扔进垃圾桶。
那时候,他们十岁不到。
后来,这个朋友上吊自尽。关奏陈去医院整形科,消除了身上伤疤,在新闻里得知朋友的死讯。
在设施,头发一长,就有人来统一剪短。关奏陈不情愿,就有几个人一拥而上,抓住他的手臂,踩着他的背,由阿姨来剃。关奏陈很不喜欢。
通过收养观察后,关奏陈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有了新名字。设施很无聊,在新家,没人管他,别人家不富有,但他也没有那么多想做的事。他用养母的手机玩游戏,只要抵得住老师的反对,他就能留头发。去其他上学也不错,有段时间,他喜欢上踢球,皮肤晒得漆黑,搭配上长发和他的五官,偶尔还被问是不是混血。新同学给他起绰号,叫他印度人,他无所谓,不像以前那么容易被激怒了。
虽然夏天热冬天冷,虽然穷,虽然多吃一碗饭会被打手,但这样就很好。
上了初中,有老师呵斥他:其他女生都把头发扎起来,你怎么不行?
重音落在女生二字上。女生都能扎起来,你一个男的怎么不行?
有学生会的学长学姐叫他剪头发。其中一个,名字挺好听,让人想起语文课上学的诗经。关奏陈的名字不同,他亲生父母姓关。对于他们,记忆早已变淡了,名字随之变得不重要。相比自己,名字更多属于别人。
他也有不适应的地方。例如,周围都是在安定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和他的常识有差异,他认为的正常,在别人那里都是不正常。再例如,不能再用拳头办事,大人更文明,对暴力的容忍度也更低。他变得不知所措,摸索着生存的方法。关奏陈并不觉得欺凌算什么,那比大人和真正可怕的同龄人差远了。
这些和平的,被爸爸妈妈与社会保护得很好,从未见识过悲剧的小朋友们。
在这群孩子中,杨麦不与人为伍,但不抵触人,与人说话,她会盯着对方的眼睛看,脸上不一定在笑。这不是一种拉近距离,增强亲和力的行为。
在她面前,关奏陈常常回避,感觉有压力,不愿用正脸面对她。杨麦毫不在意,谁看向她,谁在意她,谁爱慕她,那是那个人的事情,与她无关。关奏陈好奇她的脸和心情。
在那时,杨麦还有很多朋友。他们在座位上说话,关奏陈也不走,光明正大地旁听。他们加好友,杨麦的网名是上初中前改的,想了很久,当时的她很喜欢。关奏陈偶尔插嘴,没常识阴差阳错造成了厚脸皮。别人表现出厌恶,是因为大家都讨厌美少女。杨麦表现得很厌恶,是因为她不喜欢别人插话。关奏陈想,假如要交朋友,建立关系,找一起完成任务的队友,杨麦这种人很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