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节(1 / 2)
内侍俯身:“奴婢知晓了。”
秦王挥挥手,内侍退下。
秦王把册子打开,一页页翻看。
册子上的是九个孩子的姓名、年龄,以及他们的籍贯,十来岁的孩子大多都能说出自己的出身来历,从册子上记录的来看,他们的出身一目了然。要么是阵亡的兵士遗孤,要么普通农家子弟,因为战乱,他们或是孤儿,或是与家人失散,慈安庄的孤儿大多都是这样的出身。
现在要查的,就是这些出身的真假。
秦王的目光停留在最后一个名字上。
姓名:贾小凯
年龄:十五岁
进入慈安庄日期:今年三月初十
籍贯:张掖
出身:其父为行商,早年去江南经商时与外室所生。其父回乡后便断了音讯,其母病故后,他被人牙子带走,辗转卖到河南,他年少无知,听说河南离陕西不远,误以为到了陕西就能到张掖,便从买主家里逃出来,一路乞讨来到陕西,这才知道原来从西安到张掖远隔千里,况且他不知道父亲的名字,父亲走的时候,他尚在襁褓,根本无从寻找,于是他便浪迹街头,与乞儿们混在一起,直到今年来到慈安庄。
秦王反反复复把这一页看了几遍,重又将那名内侍叫了进来。
“详细查这个人,他说他曾经被卖到河南,那就派人到河南去查。”
……
沈彤从秦王的书房里出来,又去后宅见了丁侧妃。
丁侧妃虽然只是妾室,但是宜宽和宜宁身边的那些人,可都是丁侧妃处置的。
燕北郡王也托沈彤给丁侧妃带来厚礼,那是一匣东珠。
且,这是真正的上品。
现如今,就连酷爱珍珠的太皇太后,也难寻这么好的珠子了。
丁侧妃打开匣子吃了一惊,连忙说道:“这份礼物太贵重了。”
沈彤的角色只是帮忙带东西给她的人,丁侧妃的客气话也只能说说,总不能不收吧。
燕北郡王送给秦王的只是几张皮子,而这一匣东珠抵得上几十张那样的皮子。
丁侧妃不敢悄悄收下,当天晚上就拿着东珠去见了秦王。
秦王对丁侧妃谈不上喜爱,但是却一向看重丁侧妃,原因就是丁侧妃内敛稳重,知情识趣。
看到丁侧妃的一脸诚恐,秦王微笑:“这珠子你只管收下就是了,恐怕那孩子送给宜宁的礼物更贵重,他是想请你们善待他的妹妹们,想来这也是他能拿出来的全部了。”
这些珠子足够养活一支千人军队,可是他却拿出来送给照顾妹妹的女眷。
这孩子心中更多的是求安稳吧,而并非别的。
京城事
其实秦王只猜对一半,燕北郡王托沈彤送给宜宁郡主的,并不比送给丁侧妃的更贵重。
虽不贵重,但却别致。
宜宁郡主身份贵重,又是长在王妃身边,她的见识并非是丁侧妃可比。
无论多贵重的东西,在宜宁郡主眼中也只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她见多了,也有的是。
因此,反倒是一些别致的小玩艺,更让她欢喜。
沈彤记起她离开白马林的前一晚,燕北郡王对她说的那番话:“姐,只要你知道我不是心无大志,只会儿女情长的人就行了,别人无妨。”
他口中的别人,自是也包括秦王的。
沈彤叹了口气,可惜她不能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不过没关系,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做,他更知道自己的责任,这就足够了,即使她这个当姐姐的在他身边,能帮他的也不会就是打打杀杀而已,他手下的人会越来越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他打打杀杀,他要靠他自己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拿回属于他的一切。
沈彤回到书院街时,芳菲、烟翠和云不花居然还没有回来。
这三个人是和她一起出门的,都是一大早出去,现在她办完事回来,她们还不见踪影。
“街上有那么有趣吗?”沈彤嘟哝。
夏日天长,看看天色还早,沈彤也没有闲着,她换了一身衣裳,便又去了池先生家里。
虽然她不是好学生,可是池先生是一位好老师。
看到她回来了,池先生很高兴,要留她用了晚膳再走。
沈彤也不客气,留下来吃饭。
她问道:“这大半年里,是不是只有阿少来上课了?”
池先生半是生气半是欣慰:“你是有事不在西安也就罢了,那个韩无忌,明明早就回来了,也只是因为来找阿少才来过几回,更不用说读书了,他怕是大半年没有摸过纸笔了。芳菲和小妹来过一次,居然是去逛街路过这里,来看看我,你说气人吧,好在还有阿少是个好孩子,无论刮风下雨,他雷打不动都会来,这一次还是因为要去给慈安庄的孩子们上课,这才向我请假,没来上课的。”
沈彤不用想也知道,韩无忌、芳菲、小妹这三个是什么样子,她连忙代他们向池先生道歉:“您别和他们一般见识,我见到他们会训斥的。”
“不用训斥他们了,都是小孩子,人各有志,他们的心思不在读书上,你就不要勉强了,再说,他们虽然不是读书的材料,可也识了不少字,不是睁眼瞎,至少被人卖了的时候还能看得懂契书。”
沈彤在池先生面前一向恭敬,还是第一次发现池先生居然也会讲笑话,不过她想起池先生一直都在军中,而并非是单纯做学问的人,想来池先生并没有她想像中那么严肃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