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节(2 / 2)
张先鹏四十来岁,头顶的强者发型初步呈现,证明着他正在一个科研工作者最黄金的年龄段。
全秃则状态下滑,没秃则经验不足,这种半秃+斑秃的微妙状态,刚刚好。
张先鹏:“什么东西?”
“之前和您说的,开明智能那边提供的一种全新设备……嗯,现在应该叫‘太一天工’更合适一些。
张先鹏之前没有参加“火箭回收研讨会”,也没机会见过那神乎其神的智能单元。
但对周教主的水平还是略有耳闻的,这位可是局里都异常重视的大佬,他自然不会轻视。
搞不好,中国航天的另外一条名叫“民营”的腿,未来就要看“太一天工”的了。
不过即便有所预期,看着视频里“刚子”灵活的清理障碍物,他还是激动的直挠头。
细软枯黄的断发如雪般落下,抗议着主人的粗鲁。
“还有这种东西?太牛逼了吧?”
洪安然笑道:“研讨会的时候周总演示过一次,不过要求我们不外传,所以直到现在,有了确切的方案我才和您说。”
“能源呢?重量呢?符合月面环境么?”
“能源直连玉兔号,为了节省配重没有带蓄电池,稍稍会拖累玉兔的续航,但可以接受。”
“重量500g,周总说还能再优化50g,月面环境需要测试,但设计上是没问题的。”
卧槽,有这种技术,玉兔还怕个der啊,要知道月面探测车,除了自身故障外,最怕的就是障碍物。
一个石子,都可能让地面上无数人的努力打水漂。
而且这种“携带式”设备,不会过多影响玉兔的系统性……用起来最是方便,不需要推翻重造。
不过紧接着张先鹏想到一件事情,说道:
“可嫦娥三号作为国家级探月工程,到时候不说直播吧,过程和影像都是要全球公开的,这方面周总没问题么?他需要保密不?”
这也算是“探月”的一个国际惯例。
将过程、影像进行公开,才能消弭质疑,自我证明。
当年老美不管真假,也是走的“公开”的路子,之后包括毛熊、中国,也都如此。
哪怕是失败的探月。
否则谁不能吹自己登月成功呢?
直接放一段3d动画不就完事了,摄影棚都不用搭!
洪安然这才想起来,这件事儿忘了和周总说明了……
犹豫半晌,斟酌道:“我问问看,应该问题不大。”
毕竟那位,好像挺爱出风头的……
探月套娃三人组
航天局那边反应很快,对于“刚子”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这个派大星一样的“大”字型机器人,能给玉兔号直接开个大!
月球车面对的无数难题中,地面障碍不说占一半吧,那也差不多有三分之一。
毕竟温度、射线都可以在地球上模拟,但地上有几块碎石,长什么形状,这神仙也猜不到。
当天,玉兔工作组,就召开了技术研讨会,周瑞也以视频的模式参加了会议。
他在智能大厦的会议室里,连通了视频,同时也叫来了车乾。
画面里,发型很别致的玉兔工作组负责人张先鹏,自我介绍了一番后,说道:
“周总,‘吴刚’的实物在您手边么?”
周瑞也没卖关子,拍了拍身旁的“工具箱”。
张先鹏推了推眼镜,激动的想到:难道要看到那种‘智能单元’了?
然而让他失望了,工具箱只是弹出了一个插头,周瑞拽了出来。
“刚子”没有蓄电池,需要持续供电。
然后从背包里拿出了“刚子”。
看到这么重要的先进造物,被随手放在背包里,京北的会议室众人都觉得有些违和感。
这要是他们,摸一下都得先洗手……
老板手上的“大”字形机器人,虽然是第一次见,车乾也没太惊讶。
这并没有超出“内组网”的技术范畴,难度是有的,但主要在适应月面环境这点上。
如果没这个需求,他自己也能做,就像是他手中那个特制的“球球”。
对比起来,还是老板那种4智能单元更魔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