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节(2 / 2)
还是那句话,有人和无人,难度天差地别,光气动外形就能玩出花来。这种取巧的方式,和一般看法中的“六代机”有很大区别。
周瑞拍了拍邱力勋的肩膀:“六不六不重要,你做好准备,我安排妥当了会提前通知你。”
能直接叫来邱力勋这个级别的来打下手,可能也就只有周瑞了。
毕竟邱力勋也是今年的院士提名人之一而且几乎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再加上上次约好的,也已经是大佬级别的蓉飞王德,以及自己培养出来的精兵强将
以前他能调动全蓉飞的力量,去攻克“鲲鹏”,之后他能调动大部分航天局的力量,去发射“南天门”。
现在,他能聚集的力量遍布全国
有趣的是,他并不是靠钱,也不是靠权
全凭技术!和亿点点个人魅力。
航天、航空领域遍布他的崇拜者,怎么不算工程界的“海王”呢?
是了当初只要还活着,系统就给【海王】经验,一定是因为这个!
中午和邱力勋简单吃了个饭,下午周瑞又再度赶回京北,参加“东方红一号”入馆国家博物馆的仪式。
在甘媛的精心打理中,周瑞正装笔挺,发型一丝不苟。
这场仪式,比几天前“湘省博物馆”的那次规格高得多,“两弹一星元勋”尚在世的四位皆出席了现场,其中就包括昨晚见过的孙嘉栋孙老。
这位老人依旧是对周瑞很感兴趣,却只是暗中观察的模样,让周瑞多少有点摸不着头脑。
整个仪式进行的很顺利,毕竟已经彩排过,还没有任何娱乐性。
先是包括航天局孙局长、周瑞、国家博物馆馆长在内的几人进行了讲话。
紧接着,四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参与过东方红项目的孙嘉栋、王玺季也上前讲话。
作为官方的仪式,必然是以“讲话”为主,并且所有人都是有稿子的,稍稍有些沉默冗长,这也是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仪式没有直播,而是录播放新闻
就新闻类节目的时长,根本不够数。
不过周瑞听得很认真,上一代科学家在学术上可能已经不在前沿,但他们的精神境界却又超过当代。
不必去说什么“奉献”或者“牺牲”,仅仅是那种特殊时代培养出来的“坚定”,就已经是科学工作者外挂一般的品质了。
最后,足足经过了两个小时讲话后,“东方红一号”终于在无数摄像机、嘉宾的注视下,被周瑞和两位元勋一起扯下红绸。
这一幕显然是精心设计过的,当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和两位垂垂老矣的元勋,为了同一个东西聚集在一起。
卫星还是那颗卫星,老人是送它上去的那些,年轻人是接它回来的那个。
这有趣的照片,也会被放在国博展厅中,作为“东方红一号”的解说注脚,一直流传下去。
仪式彻底结束后,由于人数过多,且年长者占了相当的数量,就没有再搞什么晚宴,众人在国家博物馆侧门一一告别。
此时已经是10点多,京北的冬季夜晚又干又冷。
送走了大部分人之后,正准备也离开的周瑞,却被一人拦了下来。
孙嘉栋孙老,笑眯眯的凑过来:“周总啊,今天辛苦了”
周瑞握了握对方的手:“您言重了,反倒是您,早点回去休息吧。”
孙嘉栋却摇了摇头,说道:“我是要回去来着,不过也想邀请您到我家做客”
这突然的展开,周瑞有些发愣
现在?10点?
孙嘉栋卖了个关子:“您来了就知道了,算是私人邀请,没别人”
这语气让周瑞想起了“湘博”的杨永涛。
虽然一头雾水,但对于长者的邀请周瑞还是没有拒绝,左右不过花费点时间罢了。
周瑞邀请孙老上了自己的车,在老人家的指路下,抵达了一处老旧但不破败的小区。
虽然小区里的楼,看外表有些寒颤,但里面都是经过现代化改造的。
再加上距离故宫不到15分钟的路程,和门口穿军大衣的“保安”,不难想到这里住的都应该是些“老人”。
周瑞就这么一脸懵逼的,带着甘媛,走进了孙老的家中。
家中的布局又和楼道里不一样,年代感又上来了,像是上世纪70年代的风格,深红色的木质桌椅,微微泛黄的墙纸,再加上无处不在的书本
是的,好多好多书而且看上去许多怕是比周瑞年龄都大。
孙老的爱人,似乎对于10点多有人来家里窜门并不奇怪,显然是早已知道,穿戴整齐的给倒了杯热茶,周瑞双手接过。
还没喝一口,孙老就在书房里招呼了一声:“周总,您个子高,能帮我把那箱子拿下来么?”
周瑞和甘媛对视一眼,对于这次“窜门”越发感觉莫名其妙
但还是老老实实起来,帮孙老从一个老旧的书柜顶部书山上,艰难的拉扯下来一个旧箱子。
得又是一个年龄比他都大的老物件
灰尘和散落的书本劈头盖脸而下,还好周瑞身手敏捷,一个个都接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