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2 / 2)
虽然说并非是没有这两条车辙就不能走,不能行驶,你非不顺着车辙走也行。
但是这样行驶起来会很慢,车子也很容易坏,甚至路上那么多条的车辙,你避开这些多条车辙,那么可供你选择的道路余地就不多了,甚至很有可能你会翻车。所以这是吃饱了没事干的人都不会做的事情。
战国时期,每个国家的车辙宽度都不相同,不要小看这简简单单的车辙,这其实是各国有意利用国家与国家之间车辙的参差来进行防御。
因为在那个时代,七国争雄,战车是军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装备武器,而“车辙”轨道也就成了一种自己国家的国防战略武器。
所以一开始各国在建造自己国家的战车时,就先将自己国家的车轮子保持一致,同时又区别于其他各国。
这样的话,自己本国形成了固定的车辙,便只方便自己国家的车辆行驶,防止其他国家的战车进入自己的国家境内。
而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之后,立刻意识到在大秦疆域,原先六国遗留下来的不同规格的车辙严重地影响和阻碍着全国的马路运输,进而严重地影响到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于是,他将原本六国的防御工事废除掉,将这些拆下来的,收缴上来的武器,也就是刀剑之类的铁质品,铜制品这样的东西用来改造,注意是改造全国上下不一样的车轮间距和不同轨道的重新统一。
秦始皇嬴政将道路车辙统一为一种尺寸,也就是六尺宽。2
大秦的“车同轨”在保障百姓顺利出行的基础上,还形成了以“驰道”为主,以咸阳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方辐射而出的全国的主要的交通干线。
交通一方便了,对于疆域辽阔的大秦来说,保障了全国的军队及时的调遣,信息传递与反馈的及时。此外,“车同轨”还修成了北通九原的直道,以此来抵御北方匈奴的侵扰。
“车同轨”加速了秦朝的发展,使其便于管理天下,这便是大秦实施的“车同轨”。】
大秦下,经常来往于各国的商人最头疼的就是如今大秦下六国故地车辙的不同。
计量单位或者货币他们顶多也就是在买卖的时候麻烦一点,但车辙的不同是他们一路上颠簸的罪魁祸首,有时候在行商的路上可真是一颠簸就颠簸数月。
本来他们商人就坐不得马车,大件的货物只能装载在牛车上面,行驶速度本就慢,再加上各国车辙的不同,那真是要命了。
这时见天幕说出将来陛下的“车同轨”政策,个个乐不可支。
此时嬴政也联想到天幕说起他的“法制”时,说到百姓听到的、见到的、被执行的不一定是他真正颁布的“法制”。
“车同轨确实重要,中央与地方需要紧密联系,道路通畅、车行快捷,朕便能尽可能地将天下掌控在手中。”嬴政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