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2 / 2)
同年秋,北方诸州出现霜害。
贞观三年全年,关内大旱。
以上仅仅是贞观前三年的天灾,太宗皇帝在位23年,光是记录在案的天灾数量就超过了20次,可以说,自然灾害贯穿了太宗的皇帝生涯。
除了天灾之外,根据《新唐书》五行志和《册府元龟》的记载,贞观年间还出现了六次疫情。】
随着天幕一次又一次地播报着天灾的时间和位置,太宗皇帝的脸色一寸又一寸地白了下去。
群臣皆是满脸愁苦,这些灾患有的甚至波及到了关中,关中可是大唐之本啊。
此时此刻,即便他们已经知晓大唐依旧会是盛世,但这密密麻麻的天灾次数怎能不让人心生畏惧呢?
李世民只觉得心中发苦,历来自然灾害都是与君王的德行扯在一起的,莫不是由于武德九年的那场宫廷血案,老天不满意他,这才降下对他的重重惩罚吗?
他已经可以预料到朝野间必定会流传着他李世民弑杀兄弟、逼迫父权皇权的言论了……
【如此频繁的自然灾害和疫情,按照常理来说,天下应当会再一次卷入战火纷飞中。
然而在《资治通鉴》内却记载着这么一句话,“贞观元年关中饥,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上勤而抚之,民虽东西就食,未尝嗟怨。”
接连三年灾荒,老百姓背井离乡,东西求食,或卖儿卖女,以求生路,民生已经到了几近崩溃的边缘,然而在困难时期,老百姓却没有什么怨言,没有把生活的艰辛归咎于朝廷。】
方才还担忧这天灾和舆论的李世民顿时愕然,他的眼神里满是不可置信,百姓没有怪罪于他吗?
一息之前的惶恐、不安以及此刻难以言明的心酸袭上他的心头,李世民顿时哭嚎起来,“民生多艰,民生多艰呐,上天你怎这般狠心,若是朕的罪责,那便由朕一人承担,放过朕的子民,朕的百姓……”
太宗皇帝这一哭,群臣莫不哀伤。
在这一片哀声痛哭中,魏征绷着脸,咬牙道:“陛下,此时不是哀伤的时候,今年春,河北大旱,或许此时此刻,河北大旱的官报就已经在送来长安的路上了。”
“陛下,我们该采取措施应对了。”
李世民闻言一顿,意志重新坚定起来,“卿说得不错,河北此地特殊,朝廷需得立刻派遣官员前往。”
他犹豫了一瞬,“中书侍郎温彦博、尚书右丞魏征,朕便将河北大旱的问题交予尔等,切记切记,首要安抚百姓。”
随着太宗皇帝的话音一落,魏征、温彦博立刻走上前来,二人拱手致意,“是,臣等谨遵圣令。”
打仗我是真不会写,只能摆两道空城计了,
外加挖地道,一挖地道,我就想起地道战。
关于突厥人看不到天幕,总觉得是个特别突兀的bug。
还有就是时间流速的问题,写了很多章,那大唐其实一个上午都没过。